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 产业规模预计达2000亿
发布时间:2019-07-01 |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止是上海,国内多个城市也纷纷加入到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按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业内人士预计,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
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上海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其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将单位和个人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的信息归集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
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单位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为了确保《条例》施行,上海已建立“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基本建成覆盖分类运输、分类中转至末端处置的全程信息化监管平台。下一步,上海将加快建成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完成全市1.7万个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进一步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达到8000个、中转站达到170座。
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显示,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千亿市场有望逐步打开
随着垃圾分类立法的推进,千亿市场也有望逐步打开。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
国盛证券研究报告称,垃圾实行全程分类,将促使固废全产业链受益。具体而言,垃圾分类从收集、运输到处置将全程分类,否则垃圾先分后混将失去意义,而对应产业链中环卫转运、餐厨垃圾处置、垃圾焚烧领域均有望迎来投资机遇,新增设备购置及装置建设空间约1600亿元。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比如,原本是处于末端的垃圾混合处理系统,要改造成现在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就必须增加投资、提升技术含量,这部分的产业增量10年内就可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原来的垃圾混合收运系统,改造成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就需要智能的垃圾桶、分类的垃圾车,环保装备领域又将增加300亿元到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生活垃圾分类专业化运营包括保洁、清扫、运输等,需要市场化的环卫一体化甚至城乡一体化共同推进。从公开的专业化生活垃圾分类运营管理费招标看,去年市场规模在150亿元左右,今年预计会增加到300亿元左右。此外,垃圾分类为环境服务业带来机遇。如检测、咨询、设计、规划、做方案、末端考核。张益说,生活垃圾分类的专业运营、设备、末端设施建设、环境服务,10年内市场规模总量预计为2000亿元到3000亿元,同时,这也是固废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变化带来的结果。